上海这些让日本人惊讶的地方

上海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住日本人较多的城市。这篇文章以日本人的视角总结了日本人在这里居住后发现上海与日本的不同之处,以及和先入为主的印象中有所不同的地方。

1、物价高
日本人一直认为中国是长年物价便宜的国家。但是从2014年后,由于不间断的日币贬值,现在将商品的价格和上海人民的月收入换算成日元的话,都有大幅度提升。(上海的)富裕阶层也增加了,过去很多上海人认为“日本人是有钱人”,而现在他们都说“日本物价低,真好”。而且,(东西)便宜和贵之间的差价也大得让人惊讶。
2、狗很机灵
经常能在上海的街头巷口看见不带项圈在饲主近处走着的狗,以及不带项圈看店的狗。饲主一喊它就马上跑向主人,在有露天位置的咖啡店里乖乖陪着主人享用下午茶,这都是常见的景象。在日本养狗的人看见了的话,肯定会很惊讶,“怎么会有这么机灵的狗呢”。据说诀窍是,小时候就严格教育,每天都和它讲话,每天抽很多时间和狗在一起。喜欢狗的上海人都说“狗是能懂人在说什么的”。
3、没有摩托车引擎声
上海市区内基本是禁止摩托车进入的。因此,街上看见的小型摩托车或电动车都是电动的。因为没有引擎声,安静地开过,行人也不会意识到,也经常听说因此发生事故。汽车的驾驶座在左边,行驶是靠右行驶。这点日本人会感到违和感。而且,进入轿车后座时,从左边上车会让人感觉你可能是日本人。
4、春天和秋天时间很短
和日本一样有着四季的上海,冬天比日本还要冷,夏天又特别热。春天还想着“外套应该不要了吧”的时候,气候忽然就变得十分炎热了,而刚刚有秋天的感觉时,马上就冷得需要暖气设备了。住了几年后,就会发现薄外套基本是压箱底,夏天的拖鞋和冬天的靴子消耗得很快。还有,春天和秋天会有一段时期因为市内全区域中种植的梧桐花粉(棉絮?)而不断打喷嚏和咳嗽(也因个人体质而异)。
5、女性充满干劲地工作
餐厅或旅馆的经理、医生、司机、摄影师等等,(笔者)平常接触到的工作者中超半数是女性。公司经营者也有很多是女性。“上司是女性”的情况也有很多。上海女人在生完孩子后马上回归社会,基本上夫妻都是工作的。即使结婚、生了孩子,女性之间也不是“妈妈朋友”,依旧是同事这样朋友的感觉。另一方面,和日本相反的是,女性美容师比例很低。按比例看,男性是女性的数倍。
6、餐厅上的是热水
在上海的餐饮店中让他们上一杯“水”的话,会给你热水(白开水,有时是常温的柠檬水)。在日本人经营的店中,不知为何提供冷水的店也很少。公司访问或取材的时候,会客室中上来的也是热水(偶尔是茶水),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也是喝热水。经常听到的是“上海人比起乌龙茶更多是喝绿茶”,但比起绿茶,热水又要多得多。
7、小学生的英语说得很流利
曾有新闻报道,2014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调查(PISA)在65个国家进行,上海领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孩子,夺得第1。笔者认识的小学生英语说得很流利,“在家一直都学习4小时(小学6年级生说)”这样的回答在上海是再正常不过,让人感觉冲击。上海的小学生在数学和外语上花费着大量的精力。如果在旅行地遇到小学生的话,一定要交流交流。绝对会感受到文化冲击。
8、房东很宽容
第一次租房时,绝对会对包含家电家具的租金感到惊讶。如果配套的家电坏了的话,房东会购入新的。笔者有养猫,所以和房东事先说明“我有养猫……”时,回复是“比起养猫的事,你是日本哪儿的人啊?”,猫的问题是“无所谓的,有没有都没事”这样来处理了。有“禁止养宠物”这项条件的房子很少。
9、快递配送很方便
在中国财经类新闻中,接连出现“支付宝(ali pay)”“淘宝”等网购用语。在网上买东西,快的话第二天就能送到家里或者公司,而且上海市内有各种各样的饮食店、超市都能够配送。饮料、米、纸巾等,拿着不方便的东西都可以用快递配送。机票、演唱会门票也可以在网上买好让快递送过来,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10、银联卡很方便
在上海,在银行开户就能拿到银联的现金卡,既是现金卡也是借记卡。可以用于中国国内吃饭、购物,还可以用于日本国内的大超市、家电大卖场、药妆店、百货公司(也有不需要消费税的店!)。在上海工作,如果工资结算是人民币的人可以在日本的seven银行ATM机等处取出日元。在上海生活的话,银联卡是必不可少的。




评论